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生肖 > 犯太岁 > 怎样破解犯太岁,供太岁像可保平安

怎样破解犯太岁,供太岁像可保平安

2023-04-03 16:48:39

  每个人都有犯太岁的时候,因此在民间,犯太岁可谓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,要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。
  其实,犯太岁虽然能对我们造成影响,但是也有破解的方法,只要你找对方法。
  那么要怎么破解犯太岁?去拜拜还是佩戴吉祥物?本期犯太岁带你去了解。

怎样破解犯太岁

  犯太岁如何化解方法一
  在家里放上蕲春艾草。艾草在我国中医药界,以及風水届都有很大的作用。一方面,艾草可以有除陋祛垢之功效,另外一方面,艾草还可以化煞去邪之作用,实为传统文化药物神武之翘楚代表,其中艾草尤以湖北蕲春艾草功效最强。

  犯太岁如何化解方法二
  随身佩戴白玉髓平安扣。平安扣又称怀古,罗汉眼,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保平安、辟邪、消灾玉坠,此平安扣能助犯太岁者平安无事。还有就是我们常见的观音护身符。护身符上为特别定制的观音图像加持,以保犯太岁者马年安康,平安无虞。护身符可随时携带,如放钱包、手包等,与挂于家中的太岁锦囊相互呼应,气息相连,时刻护身辟邪。

  犯太岁如何化解方法三
  在身上佩戴七宝石也是一种化解方法。以玛瑙、珊瑚、水晶、砗磲、琥珀、珍珠、翡翠等七种圣洁的宝石组成,用以供奉舍利或佛像,以求功德无量。七宝石具有很强的辟邪祈福效果,能净化太岁流年带来的负面气息。

  犯太岁如何化解方法四
  请太岁像供奉也是化解犯太岁的一个不错的方法。蛇年太岁位在东南方,凡是家居、办公室、工厂大门在东南,或西北开的,如果有动土兴建等动态迹象,属于風水上“犯太岁”。这样的话,可以请太岁像来供奉。

  “拜太岁”是常见的化解犯太岁的方法
  “拜太岁”是常见的化解犯太岁的方法,也是最有效的方法。太多数以在正月初八举行。其实拜太岁的方法可繁可简,但以下的步骤则不可缺少。根据缘主的情况,将拜太岁粗略分为三类:
  1、选择往大庙参拜:进大岁庙和进普通的庙的拜祭方式略有不同,如欲到大岁庙宇拜太岁,首先到庙外庙一份太岁衣包,太岁衣包的作用有如一份表格,要将自己的名字、年龄及出生年、月、日写在上面,以知会太岁应保佑哪一人。然后先向六十太岁的统领上香;其次向该年太岁上香(2015乙未年的太岁为杨仙大将军);再向自己出生年所属的太岁上香(大庙设有六十太岁一览表);最后将太岁衣化掉。

你可能也喜欢:
犯太岁的危害有哪些:轻则倒霉重伤身
本命年犯太岁的生肖和谁配对能改改运
详解:2017年犯太岁的生肖有哪些?

怎样破解犯太岁

  2、选择往普通庙宇参拜:由于某些地方没有专门的太岁庙,可到附近的庙宇参拜,门外如果没有正式的太岁衣出售,可用寿金(拜神金纸)代替;在寿金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及出生年、月、日,寿金数目按自己的岁数多少而定;向庙中的太岁上香参拜;将预备好的寿金放到属于自己年岁的太岁像下(可请庙中的工作人员代劳);如庙中没有设太岁神像,可于其主神像(观音、佛祖等)面前参拜;最后化掉其余衣纸。

  3、选择在家中自行拜祭:不论太岁庙庙或普通的庙,新春前后总是人头涌动的,假如不想往庙宇参拜,亦可选择在家中自行拜太岁,俗语称为“拜当天”。首先在红纸上写上该年的太岁资料,以2015年乙未年为例,可写上“乙未年当年太岁之位”或“乙未年杨仙太岁位”;将红纸放在家中的神明(如观音、关帝)旁边;以六色果(六款水果及斋菜等作供奉,诚心地祈福许愿;最后将衣纸化掉。

  拜太岁的步骤
  祭祀太岁的的供品不需有肉,只需简单的香烛、水果及斋菜即可,如选用六款水果及斋菜等。除此,当然还有拜祭太岁的必备纸宝,纸宝如能道教开过光那是最好,而完整的太岁五合纸宝则是:

  太岁纸宝三份地主纸宝三份、祖先纸宝两份、灶君纸宝两份。
  首先预备一张桌子,在正中央摆放一个香炉,另用一张红纸在上面写着年份及太岁的名字,把这张红纸贴在供桌后的粉刷墙壁上,要刚好是香炉对正的位置。

  把供品摆放在供桌上,跟着敬虔的持香下跪,祷告祈福,然后,便把香插在香炉上。
  当香燃烧到一半左右,就可以开始进行烧衣。这时要预备一个聚宝盆或香炉等,把纸衣逐一焚烧。

  生肖六合:
  【鼠与牛】、【虎与猪】、【兔与狗】、【龙与鸡】、【蛇与猴】、【马与羊】。

  生肖三合:
  【鼠龙猴】;【牛蛇鸡】;【虎马狗】;【猪兔羊】。

  以上是根据生肖三合和六合之说设计的一款增加贵人相助的,具有化太岁行运化煞之效果。

  这只是针对同一生肖的所有人士的一般建议,如果要更适合你的,建议你请教专业的命数师,根据你的流年运势去咨询“鼎风阁”决定,那样会更加理想。同时,犯太岁者请记住以下这十个字:1、“忍”能养福;2、“忠”能养禄;3、“乐”能养寿;4、“动”能养身;5、“学”能养识;6、“静”能养心;7、“勤”能养财;8、“爱”能养家;9、“诚”能养友;10、“善”能养德。